夏日守陰陽,防暑護心脾
夏至標志著北半球陽氣鼎盛、白晝極長,然而“盛極而衰”,自然界陽氣的升發之力已達頂點,開始由盛轉衰,陰氣悄然萌生(“夏至一陰生”)。同時,暑熱與濕氣交織,進入一年中最旺盛的時期。此時養生,核心在于順應“陽極陰生,暑濕交蒸”的天地之氣,既要消解外侵的暑濕邪氣,又要顧護體內初生且易耗的陰氣與陽氣,并重點養護與夏季關系最密切的臟腑——心與脾。
調作息,避暑熱
晚睡早起,睡午覺: 順應晝長夜短的規律,可稍晚睡但需早起。中午可小憩,哪怕片刻,既能彌補夜間睡眠,避開正午酷熱,更能有效養護心氣心血,緩解疲勞。這是順應陰陽轉化、養心安神的關鍵。
嚴防烈日,科學防曬: 夏至后光照強烈,紫外線損傷加劇,外出務必做好防護:打傘、戴寬檐帽、太陽鏡,并涂抹有效防曬霜,保護皮膚免受暑熱邪氣侵襲。?
固表養心,平衡消耗
增酸減苦,適度添咸: 天氣炎熱,人體出汗增多。中醫認為“汗為心之液”,出汗過多不僅耗傷津液,也易損心氣。此時宜適當吃酸味食物(如酸梅湯、檸檬),其性收斂,有助于固護體表,防止津氣過度耗散;同時適度增加咸味食物,以補充隨汗液流失的鹽分,滋養心氣,維持心臟正常功能(但需注意適量,高血壓者慎之)。飲食仍以清淡、易消化、利濕(如綠豆、冬瓜、薏米)為主,避免過度貪涼傷及脾胃陽氣。?
把握“陽極陰生”的轉折點,外御暑濕(避曬、清利),內守平衡(護陰津、養心脾、慎起居),方能安然度夏。若因暑熱出現明顯不適,應及時就醫。